连花清瘟有三种剂型 该如何选择?******
连花清瘟自2005年获批上市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以及调节免疫、提高抗病康复力的特点,一直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基于连花清瘟的确切疗效,2020年4月连花清瘟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治疗。
如今“连花清瘟”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但当消费者去药店购买连花清瘟时,很多人却常常被一个问题问住——要什么剂型的?
很多人知道连花清瘟,也有不少人家中常备连花清瘟,但知道连花清瘟有三种剂型的人似乎不多。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了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和连花清瘟片,这也正是市面上在售的连花清瘟的三种剂型。这三种剂型有何差别?需要之际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或家人的剂型?
组方功效相同,剂型各有优势
实际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剂、片剂都是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病的中成药,三种剂型组方、功效及主治都一样,且三者均为口服用药,即全部为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连花清瘟的主要成分是金银花、连翘、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流感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身体乏力、舌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者。
那么,目前市面在售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剂、片剂,三者在制作工艺上有什么区别?
胶囊剂是将药物有效成分填装在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胶囊剂型不仅可以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更是隔绝了药物与外界水分、空气、光线的接触,从而提高了药物稳定性。因有了胶囊来隔绝外界,可更方便地控制胶囊在胃肠道中分散、分解、溶出和吸收起效的时间,使药物剂型做到了延缓释放和定位释放的目的。
颗粒剂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口服固体剂型,是指使用原料药和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的呈现为干燥颗粒状的制剂,在使用时加温开水溶解,搅拌均匀后温度适宜即可口服。颗粒剂的工艺延续了传统中药汤剂的特点,所谓“汤者,荡也”,对病邪有扫荡之势,可知其来势勇猛、见效快捷。中药颗粒剂在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的同时,又克服了汤药服前需临时煎煮、耗时费力、久存易变质等不足。
片剂是将药物原料与辅料等进行粉碎,造粒,干燥,再用压片机制成片状,最后在外层形成一层膜衣;也有不需要造粒和干燥,直接压成片剂者。连花清瘟片剂属于薄膜衣片类,使用了一种高分子物料作为片剂的衣膜,该方法应用广泛。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使药物理化性质更加稳定,在遇到空气、光线和水分时不易分解、变质,以此来保证药物质量与药效;二是可以掩盖部分中药的苦味或刺激性气味;三是有些药物遇胃酸易被破坏,需包肠溶衣。片剂覆盖一层膜之后,加入固定的食用色素包上颜色衣,则便于识别,可以防止误服。
如何选择连花清瘟剂型
如果单纯以起效速度而言,颗粒剂具有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此外,一些吞咽功能不好或服药依从性差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等,出于服药时的安全性考虑,建议选用颗粒剂。但是颗粒剂在使用前需要用温开水调匀冲服,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则只能选择其他剂型。另外颗粒剂在保存上不如胶囊和片剂方便,当有出差或旅游出行需求时,建议选择胶囊剂或片剂,使用时更为方便。
在知悉上述剂型各自优势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的情况下,连花清瘟三种剂型的选择也应结合患者的用药顺应性而定,“怎么舒服怎么来”,以用药后症状得以缓解且没有其余不适为度,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必拘泥。
在服用连花清瘟期间,应忌吸烟、饮酒,避免进食烧烤、火锅、麻辣烫、巧克力等辛辣、滋腻的食物,也不要贪凉饮冷,以免损伤中焦脾胃之阳气。为避免邪气留于体内,不宜在服用连花清瘟的同时,再服用人参、鹿茸、枸杞等滋补类中药或中成药。
连花清瘟虽是家中常备治疗感冒、流感的成药,但有严重的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或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前可以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药物联用出现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当出现发热等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或上报社区,在医师指导下对症用药。(李妍)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昨天(11日)表示,自然资源部组建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取得一批新成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表示,五年来,全国共完成1885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186万平方公里隐患综合遥感识别、12961处工程治理,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明显下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它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统一的底图底数。
此外,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编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布局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
五年来,国家共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修复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整治修复海岸线1100公里、滨海湿地42万亩。
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
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严守安全底线,提高安全发展能力。
自然资源部表示,特别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健全奖惩机制。
此外,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推进未利用矿区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还改革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方式,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五年下降21.51%。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 守住生态安全边界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自然资源部表示,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式,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的依据。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围填海管控规则,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民生用海用岛。
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推动实施全国陆海生态系统本底状况调查、变化监测、风险预警。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